董明珠最新发声!
6月30日下午,格力电器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在公司珠海总部会议室举行,现场涌入近两百名股东和投资者,会前格力电器门卫室登记处大排长龙。中国基金报记者现场参会。
会上投资者提问非常活跃,交流环节几乎占掉整个股东大会时间八成以上。整体上看,投资者较为关心格力的分红能否恢复到此前数年的高水平,以及去年巨亏濒临负资产的新能源车子公司格力钛(原“银隆新能源”)的情况。另外,近几年公司增长乏力、多元化转型效果一般,2022年公司员工数减少近万人,背后原因也被投资者问及。此前,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公开宣称“绝不裁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最后是关于家用空调市场份额到底美的和格力谁是第一的问题,董明珠也进行了正面回应。2021年和2022年两期财报,美的集团和格力电器分别引用不同的数据源和口径,都表示自己“市场份额第一”。
分红要兼顾可持续发展
未来或有较大资本开支
5月4日,也就是五一小长假回来首个交易日,格力电器罕见录得放量跌停。
而跌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司在节前的4月29日发布了2022年年报,其中推出的现金分红方案是每10股派10元,与市场预期的每10股派20元相比,直接打五折。与年报发布同时,格力电器还抛出了一份“未来三年股东回报规划(202年-2024年)(修订稿)”。
该份修订稿与2022年1月25日公告的原稿相比,最主要的“修订”是将“2022年至2024年每年累计现金分红总额不低于当年净利润的50%”改成了“2022年至2024年每年每股现金分红不低于2元或现金分红总额不低于当年经审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50%”。
如果按照原稿,格力2022年中期加上末期累计分红是每股2元,分红总额是112.62亿元,与当年净利润245.1亿元相比,分红比例只有45.95%,低于50%的“承诺”。而如今通过修订,加入“或每股分红不低于2元”这一条款后,格力的分红回报规划暂时没有食言。
不出意外,现场不少投资者关心后续格力的分红会否重新恢复到此前几年的水平。年报显示,格力电器2020年每股是合共派送4元,2021年是每股派送3元,都远高于2022年的每股2元。
董明珠表示,格力电器电器上市只募了约50亿,但1996年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却达到1065.42亿,其中2012年到2022年就达到1011亿,今年只不过一次分红缩水就引起部分投资者不满,还有很多人说分红不如美的。“什么叫同舟共济、有福同享,格力电器不是靠股市来发展,格力也坚持让股民受益的原则,不过格力也要保留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董明珠称。
但她同时也强调,2元/股的分红只是最低标准,未来不排除超预期,“大家知道格力经常喜欢玩一下惊喜”。有投资者问,降低分红比例是否意味着未来一两年有较大的资本投入,董明珠直言确实有,但暂时不能披露,“但我就是投资搞项目,这两块钱(分红)是不会变的”。
格力钛还需要时间“填坑”
明年应该会产生收益
此次股东大会上另一个被频繁问及的问题,是格力电器新能源车子公司格力钛(原“银隆新能源”)何时能摆脱困境。
2016年,董明珠曾试图推动格力电器130亿元收购银隆新能源,但董事会通过后却在股东大会环节遭到一众中小股东反对,最终方案被否决。但董明珠并不甘心,同年12月,董明珠个人联合大连万达集团、中集集团、京东邦能、燕赵汇金与银隆签署增资协议,共同增资30亿元,获得珠海银隆22.388%的股权。
之后,格力电器于2021年8月31日通过拍卖方式收购了格力钛30.47%的股权,收购成本为18.28亿元。因金额较低此次收购没有再经过股东大会,经董事会通过后便付诸实施。这样,加上董明珠将自己持有的17.46%银隆股权的投票权委托给格力行使,格力电器成为了格力钛的控股股东。
但因格力钛前实控人魏银仓的坑骗行为,基本把格力钛掏空。格力收购之后的格力钛,财务表现依然非常糟糕。2022年度,格力钛营收25.87亿元,亏损高达19.05亿元,资产250.24亿元,负债247.86亿元,净资产仅剩不到3亿,濒临转负。格力年报披露显示,格力钛仍背着原实控人方面因业绩对赌失败带来的超22亿元的赔偿责任,涉及阳光保险等8名股东。
股东大会上,董明珠回应投资者称,格力钛的技术绝对没有问题。之所以收购格力钛,是希望借格力钛打开汽车空调的销售。“我当时举债都要赌这一局,就是为了把格力电器的产业链拉得更长。”“如果当时不收购(格力钛),现在的光储空(光伏+储能+空调)也没办法实现。”董明珠表示,“我们尽快把(格力钛的)坑填平”,但这还需要时间,曙光就在面前。
董明珠及格力钛董事长邓晓博(也是格力电器董秘)均表态,格力钛后续肯定会看到效果。董明珠称,明年格力钛应该会看到一些受益,但没法给出具体数字。而邓晓博表示,目前整个团队都在夜以继日地努力工作,希望尽快把坑填平。
两因素致近年营收停滞
“减员”万人因人员结构变化
格力电器在2018年营收规模突破2000亿元后,公司营收连续四年止步不前,有投资者提问原因,以及为何格力小家电业务长期难以打开市场。
董明珠表示:“应该允许企业有调整期,没有理由每年都能实现50%、20%的增长”。她解释,除了三年疫情的影响,最重要的是要考虑线下经销商的利益。“我们(格力)线下有几万家店,几十万人要吃饭。如果我们不顾一切发展线上,对线下会是打击。格力希望带动线下经销商,要让他们能活下去,这是我们的责任。”
董明珠透露,618期间格力电器在京东销售总额达90亿,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如果格力要集中发力显示,销售额起来其实很容易。对小家电和业务多元化董明珠未作更多回应。
而另有股民关注到格力电器2022年大幅减员,甚至技术人员也出现一定比例的减少。格力2022年年报显示,截至2022年底,公司约有7.2万名员工,其中技术人员1.3万名。而截至2021年底,格力的员工总数是8.2万人,技术人员是1.43万人。也就是说一年时间减员约一万人,技术人员减员超千人。
董明珠解释,此前格力大量人才在流动中有出有进,而现在是“只出不进”。
原因是机器替代人力,格力新建了一个无人化的工厂,马上就要投产,按照过去这样的一个生产基地至少要一万五千人,但现在大概只要两千人,“这是一个人员结构的变化”。至于技术人员也减少,董明珠表示是因为之前很多大学毕业生进来也被划到技术人员里面去,而现在随着技术标准要求越来越高,很多人已经不适应,所以有一个自然的调节过程。
美的格力谁是空调第一?
董明珠称格力有三个“第一”
近年来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美的和格力两大巨头在年报中谈到空调市占率问题时,都说自己是第一,这也被现场股东“拷问”:到底格力的空调还是不是行业第一?
董明珠称:“友商把空调、冰箱、洗衣机加起来称总量第一,或者称空调某某产品某某型号第一,有本事你把给国家贡献的税收拿出来比,你把创造的利润拿出来比,我觉得这个比较重要。”董明珠称,格力有三个第一,一个是技术第一,一个是质量第一,另外就是空调第一。
中国基金报记者注意到,最近两年的年报中美的集团和格力电器都有在报告中提到空调的市场份额数据。而两家公司分别引用不同的数据源和口径,都说自己是第一。
美的2021年年报称,根据奥维云网数据,2021年美的家用空调在国内线上与线下市场份额均排名行业第一。而格力援引《产业在线》2021年度家用空调内销销量数据,称格力空调以37.4%的份额排名行业第一,实现27年领跑。
到了2022年这一情况还是延续,美的在年报中称,据奥维云网数据显示,在家用空调,美的系产品在国内线上与线下的市场份额均位列行业第一。
而格力引用《产业在线》2022年度家用空调内销销量数据,称“格力空调以33.9%的份额排名行业第一,实现28年领跑”。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同样的信源《产业在线》和同样的口径“家用空调”,格力的空调市场份额已经从2021年的37.4%下降到了33.9%。
标签:
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冷链行业市场规模正在快速膨胀
2022-03-21
行业正站在风口 数字化时代在为传统的自行车产业赋能
2022-03-21
以做强实体经济支撑为重点 成都单个项目年度计划投资同比提升
2022-03-21
拥有多个国际赛事的直播版权 广州游戏电竞企业业绩向好
2022-03-21
投诉量激增 直播带货存在这么多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22-03-21
工作专班深入到各企业 春寒料峭挡不住松原市施工热情
2022-03-21
引导企业向提供“产品+服务”转变 湖南加快智能农机服务化转型
2022-03-21
创新平台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 德州加大力度重奖创新
2022-03-21
潜在风险进一步放大 商品房现房销售已是大势所趋
2022-03-21
有序复工复产 1—2月份工业经济发展新动能持续增强
2022-03-21
行业正站在风口 数字化时代在为传统的自行车产业赋能
以做强实体经济支撑为重点 成都单个项目年度计划投资同比提升
拥有多个国际赛事的直播版权 广州游戏电竞企业业绩向好
投诉量激增 直播带货存在这么多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工作专班深入到各企业 春寒料峭挡不住松原市施工热情
引导企业向提供“产品+服务”转变 湖南加快智能农机服务化转型
创新平台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 德州加大力度重奖创新
潜在风险进一步放大 商品房现房销售已是大势所趋
有序复工复产 1—2月份工业经济发展新动能持续增强
多层次高频调度 1至2月河北省工业运行先行指标稳中有增
以车路协同为基础 智能交通推动城市交通绿色高质量发展
人才短板成为制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节点
通过技术手段整合调配供给资源 家政行业不断提质扩容
强化产业链深层次合作 加强重大装备国产化“一条龙”模式构建
如何进一步提升纳税人缴费人的减税降费获得感?
探索建设大数据及网络安全示范试点城市有哪些积极意义?
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实施缓缴税费政策有哪些积极意义?
进一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消费者需注意辨别谨慎消费
将“走出去”变“请进来” 西安贸易产业转移承接作用不断得到增强
厦门应如何融入“数字中国”的重大战略发展大局?
江苏省如何不断满足老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
建设一体化的职业健康信息管理平台 天津职业人群保障加强
潜力持续释放 1—2月乡村消费品市场恢复略好于城镇
直接对接社会化服务 楼宇调解室将整体提升青岛劳动争议水平
成功化解纠纷11.47万件 银保监会服务质量日趋提高
春雷响百虫出 惊蛰文化在其他方面有了进一步发展
青绿山水画在古代山水画发展史上有着怎样的影响与地位?
开播即爆款 “文化类节目收视率低”这一固有印象被推翻
涵盖了109件真迹作品 凯斯·哈林展览将持续至6月13日
- 带有一点自信的自嘲 “隔路”是另一种味道的“凡尔赛”
- 与文渊阁前后呼应 “何以中国”特展隆重致敬文化大成
- 严重者可造成暂时性失明 享受冰雪运动要注意眼睛的健康防护
- 种类繁多让人眼花缭乱 选购牛奶时需要重点关注什么?
- 网课让孩子感到不安焦虑怎么办?八问八答回应广大家长关切
- 循环系统很容易受到刺激 “倒春寒”期间老人该如何做?
- 青少年患者睡眠问题日趋增加 9条建议为孩子助眠
- 我国肥胖人群正逐年递增 不良饮食习惯是重要诱因
- 如何减少噪声对听力的损伤?这份耳部和听力保健小贴士请收好
- 强化住房限购措施 西安限购限售范围进一步扩大
- 多种方式增加供给 进一步降低新市民和青年人的居住成本
- 预计9月下旬海口可实现安居房申请网上办理
- 政策调控力度持续升级 8月百城二手房市场均价止涨转跌
- 8月中国新房找房热度依然保持平稳 环比微涨0.2%
- 进一步加强商品房销售价格备案管理 今年全国楼市调控刷新历史纪录
- 西安第二批集中供地中28宗为现场拍卖方式出让
- 细分化需求得到释放 房屋居住的属性越发凸显
- 佛山顺德龙江近日挂牌商住地起拍价约19.88亿元
- 青岛市4宗地竞品质抽签结果出炉 地溢价均约15%
- 坚持政策支持、多方参与 浙江版保障性租赁住房明确新增比例目标
- 简化审批流程 武汉将实现房源申请配租全程网上办
- 追剧为何上瘾?你追的不是剧,而是及时满足的快感
- 11月谣言在“身边”,别信这些无稽之谈
- 不会融化的“果冻冰块”研制成功 有望改变食物冷藏方式
- 对症下药“十年痼疾”,“茶博士”帮老茶园重焕生机
- 既促进生产又保护生态他用古代农耕智慧造福现代农业
- 老人被野猪咬伤 打猎者赔了5万多
- 老鼠油治烫伤致孩子进ICU 害人偏方为何被奉为灵丹妙药
- “逆行”考研=集体滑落?这结论该慎下
- 试行“家长学校”“持证上岗”?可以引导但不宜“法外加槛”
- “布鞋奶奶”走了 曾亲自给部队子弟兵送鞋40年
- 北京道路停车支持ETC无感支付
- 北京五道口增设行人信号灯四面全绿时段
- “法不责众”不是健走团“占道”的护身符
- 北京:建议研考考生考前14天在京备考
- 北京市2022年民生实事邀市民投票
- 将“干部”当店名 这个口子不能开
- 北京:242辆京牌小客车参加司法处置
- 吸氢气就能抗癌又防衰?最新“科学”流言榜发布
- 北京:保障在校体育锻炼1小时获较高认可
- 世界艾滋病日:关于艾滋病,我想和你聊聊
- 故宫博物院2022年年票紧急停售 恢复销售时间将另行公告
- 云南磨憨边检站中老边境缴毒逾4公斤
- 内蒙古满洲里公布55例本土确诊病例行动轨迹
- 满洲里高风险地区增至6个 中国内地新冠疫苗接种超25亿剂次
- 广州长隆举办“猿猴特展” 稀有“夜猴”首秀
- 四川绵竹首次拍摄到野生大熊猫标记行为 划定领地或吸引异性
- 福建福州海警局利用无人机成功查获一起非法采矿案
- 北京海关今年已查获2700余批次涉嫌侵权商品
- 安徽合肥警方严打食药环知森领域违法犯罪 侦破重特大案件14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