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热点 > 正文

视觉中国"碰瓷式维权,商业模式备受诟病,能否经得起推敲?|产业链情报站

来源:自选股写手2023-08-19 21:27:30


(资料图)

视觉中国“碰瓷式维权”事件引发关注

中国商报报道称,视觉中国(000681)因与摄影师戴建峰的版权之争再次引发热议,这一事件对该公司的股价造成了一定冲击,市值累计蒸发超10亿元。视觉中国近年来因多次版权纠纷屡陷舆论风波,引发网友热议。此次事件的处理方式以及涉事摄影师是否能向平台索赔都备受关注。

商业模式是否经得起推敲

视觉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同类数字版权内容平台之一,提供4亿张图片、3000万条视频和35万首音乐等可销售的各类素材。该公司采取分成的合作模式,为签约合作创作者提供数字版权交易、数字艺术交易、定制创作等变现服务,创作者社区覆盖195个国家,注册用户超2200万。

然而,视觉中国的商业模式一直备受诟病。一些创作者抱怨“定价都是视觉中国说了算”“平台抽成比例太高”“图片用途无从查证”“可能存在超售”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摄影师表示,自己签署的独家代理协议是“三七分成”,即内容创作者自身仅可获得收益的30%,佣金抽成“比大家声讨的外卖平台还吓人”,很多时候卖出一张照片只能收到几元钱,而如果选择了非独家代理的合作方式,收益会更低。

除了长期困扰创作者的高抽成之外,视觉中国“把法务当销售”的操作也令不少企业、自媒体从业者叫苦不迭。有网友称其在微信公众号使用了一些直接从搜索引擎下载的无水印图片,几个月后被视觉中国告知侵权,即使删除推文也面临诉讼风险,只得按要求购买图片素材。此前,视觉中国因将公版图片据为己有、擅自销售剧照、明星和企业家的肖像、连国旗、国徽以及多家知名企业商标也曾出现在其图库里而引发争议。

视觉中国的商业模式是否能经得起推敲,其碰瓷式维权的底气何在,这些问题仍然值得关注。


标签:

下一篇: 最后一页
上一篇: 日新论坛“专家谈” | 曾涵:引数字之水 灌溉传媒行业数智化之田